
【經濟觀察網 嶽雅風】“奔馳、寶馬裝一部紅外熱像儀得1.5~2.5萬元,這麼高的價格不可能安裝在價值十幾萬元的自主品牌汽車上。如今,我們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熱成像避障係統,就是期望未來即使5-8萬元的國產車型,也可以安裝我們的遠紅外產品。”2月14日,以“行者·無畏”為主題的軒轅智駕品牌發布會在深圳舉行,高德紅外創始人、軒轅智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日,軒轅智駕推出新一代紅外熱成像避障係統、360三維全景影像係統、流媒體後視鏡等多款ADAS產品,其中,最重要的產品無疑是其推出的“基於高德紅外自主探測器IR313”的新一代紅外熱成像避障係統,也就是黃立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產品。
黃立介紹,這款產品采用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夠捕捉前方28°*21°視角、400米外熱源,能夠實現突破夜障、防強眩光、穿透霧霾沙塵等多項功能。啞黑色的外觀,尺寸≤75*58*68mm,適配市麵上大多數中高端車型。“我們曾與環保部門共同做過實驗,在一間大約20-30平米的小屋子裏,升起1米外看不見人的濃煙,如果使用紅外熱成像避障係統,對於識別路障幾乎不受影響。紅外熱像儀的視線肯定比肉眼好很多,在霧霾的情況下安裝了紅外熱成安全輔助駕駛係統,毫無疑問可以增加安全係數。”黃立如是說。
然而,能夠起到如此作用的紅外熱成像,為何如此昂貴?據了解,上世紀40年代,紅外熱成像技術開始運用在軍事戰場上,隨後一直廣泛用於軍工領域。由於紅外熱成像技術含量過高,價格居高不下,並未使用在民用車載領域。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FSI公司研製出可以進行商品化的新一代紅外熱成像儀,並最終為寶馬新款7係列轎車配備紅外熱成像儀。
近幾年,隨著汽車產品升級,以及為了在夜間及惡劣環境下,保障駕駛員、乘客的安全,寶馬、奔馳、奧迪等汽車廠商開始陸續把紅外夜視設備裝上豪華車型。這些高級配件,價格維持在2000~3500美元範圍(約人民幣1.5~2.5萬)。
我國自70年代才開始對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研究,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技術一直停留在軍工領域。目前能夠獨立開發出紅外熱成像儀機芯組件、後續電路到圖像處理“通吃”的,高德紅外是極少數之一。
近年來,自動及輔助駕駛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有關研究表示,紅外熱成像技術將會是汽車智能安全輔助駕駛係統或者無人駕駛係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美國在ADAS相關的配置年銷售額達到15億17萬美元,2016年預計同比增長30.5%,達到19億593萬美元。然而,中國雖然汽車產銷連年位居第一,但在ADAS的推廣使用方麵,則遠遠落後於美國市場。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ADAS市場滲透率在2%~4%左右,且產品大部分搭載於高端車型,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
軒轅駕駛正是看準了熱成像行業在民品市場的一片藍海,依托母公司高德紅外掌握的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以及擁有目前國內唯一受控的紅外焦平麵大規模生產線,開始由軍用切入民用市場。
此外,縱觀國內市場,從整車廠到零組件廠,ADAS的產品供應鏈幾乎全被國際廠商所掌控。Frost & Sullivan統計發現,BMW、Daimler、GM、豐田(Toyota)、Volkswagen五家國際品牌車廠的車款占據72%的國內ADAS市場,而其主要的零組件廠商亦來自於博世(Bosch)、Continental、TRW、Autoliv、Denso、Delphi等國際大廠。
“隨著技術軍轉民的推進,軒轅智駕期望打破外資的壁壘,讓原本隻有豪華車品牌使用的價格高昂的紅外技術產品,以較低的價格搭載到自主品牌汽車中去。”黃立表示,“軒轅智駕的母公司高德紅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紅外產品大規模生產線,如果年產量達到300萬條,相信成本可以降低至幾千元,那時,即便5-8萬元的自主品牌汽車,也可以使用我們的產品。”
(文章來源:頭條汽車媒體號)
近期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