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設備電離放電(Discharge)時,根據電場強度(或高壓差)的不同,會產生電暈(Corona)、閃絡(Flash-Over)或電弧( Electric Arc)。電離過程中,空氣中的電子不斷獲得和釋放能量。當電子釋放能量即放電時,會輻射出光波和聲波,還有臭氧、紫外線、微量的硝酸等。紫外成像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儀器接收放電產生的紫外線信號,經處理後成像並與可見光圖像疊加,達到確定電暈的位置和強度的目的,從而為進一步評價設備的運行情況提供依據。紫外線的波長範圍是40~400nm,太陽光中也含紫外線,但由於地球的臭氧層吸收了部分波長的紫外線,實際上輻射到地麵上的太陽紫外線波長大都在300nm以上,濕度傳感器探頭,不鏽鋼電熱管,PT100 傳感器,流體電磁閥,鑄鋁加熱器,加熱圈
低於300nm的波長區間被稱為太陽盲區(Solar Blind)。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而氮氣電離時產生紫外線的光譜大部分處於波長280~400nm的區域內,隻有一小部分波長小於280nm。小於280nm的紫外線處於太陽盲區內,若能探測到,隻可能是來自地球上的輻射。我們這次應用試驗所用的最新一代紫外成像儀CoroCAM IV+,其原理就是利用這一段太陽盲區,通過安裝特殊的濾鏡,使儀器工作在紫外波長240~280nm之間,從而在白天也能觀測電暈。CoroCAM III及前幾代產品,由於受太陽光中紫外線幹擾太明顯,隻能在白天限製使用或者幹脆隻能在晚上使用。
由於電暈一般在正弦波的波峰或波穀產生,且高壓設備的電暈在放電初期總是不連續、瞬間即逝的,紫外成像儀根據電暈的這個特性,在觀測電暈時,有兩種模式供選擇。一種是活動模式,實時觀察設備的放電情況,並實時顯示一個與一定區域內紫外線光子總量成比例關係的數值,便於定量分析和比較分析。另一種是集成模式,將一定時間區域內(該區域長短可調)的紫外線光子顯示並保留在屏幕上,按照先進先出(FIFO)和動態平均的算法實時更新。該模式下若正確調節儀器,可清楚地看到設備放電區域的形狀和大小。
(文章來源:儀表展覽網)
近期評論